最近,美團旗下的大眾點評正在號召用戶使用微信登錄,與好友分享動態(tài),并給出了5元獎勵。但是這款APP沒有告訴用戶的是,它將幫你與好友共享信息。 你最近去過哪些餐廳、參觀過哪些景點、到過哪些酒店,哪怕你只是關注過這些餐廳、景點,也會被自動生成為一則他人可見的提示。 △資料圖/視覺中國 向好友推送使用信息 還無法刪除 幾天前,北京消費者李女士在使用大眾點評的過程中,按照引導綁定了自己的微信,但是很快就覺得不太對勁。 北京消費者 李女士 我的大眾點評首頁開始頻繁出現(xiàn)我的好友關注過哪個餐廳、點評過哪個景點、簽到過哪個酒店,而且這些好友的名字都是他們在我微信好友里的名字。 李女士懷疑她在大眾點評的活動也會以她的微信名,推送到她朋友的大眾點評頁面。于是,她在隱私欄里關閉了通過微信號搜索自己的權限,并且在微信的授權里取消了對大眾點評的登錄授權。 但奇怪的是,就算她刪掉了微信授權,這些好友關系依然存在,此前同步過的信息也不會刪除。通過咨詢客服人員,她才知道,在自己使用微信登錄的短短幾天里,大眾點評主動替她關注了26位微信好友,并且把他們變成了她在大眾點評里的好友。 北京消費者 李女士 我化名在大眾點評上發(fā)點評、點贊、收藏,是因為我愿意跟陌生人分享我的體驗,可不想讓人把化名后面的我跟真實的我對應起來,現(xiàn)在我覺得很不舒服。 收集的信息遠多于提示信息 違反明示原則 7月3日,針對這一情況,記者登錄了大眾點評。如果選擇使用微信登錄,的確會跳出頁面提示登錄后大眾點評將獲得以下權限,包括“獲得你的公開信息(昵稱、頭像)等”“尋找與你共同使用該應用的好友”。 而7月5日,再次選擇微信登錄時,系統(tǒng)只提示“獲得你的公開信息(昵稱、頭像)等”,不提好友關系。 不管是一句還是兩句,總之在短短的通用提示里,大眾點評并沒有明確告訴用戶一旦使用微信登錄,就會將用戶對酒店、餐廳的簽到信息、關注信息、點贊信息或自己的地址信息分享給微信好友。 △資料圖/視覺中國 然而,根據(jù)2016年頒布的《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(guī)定》,APP運營者收集、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、正當、必要的原則,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、方式和范圍,并經(jīng)用戶同意。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劉俊海 大眾點評收集的信息遠多于提示信息,違反明示原則,且涉嫌誘導或欺騙消費者,是不誠信的表現(xiàn)。 無法刪除動態(tài)等障礙 侵犯消費者的被遺忘權 讓李女士最不舒服的,是自己刪不掉的動態(tài),還有關注好友時系統(tǒng)自動打包關注,取消時自己卻只能一個個取消,很麻煩。 △資料圖/視覺中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劉俊海 《通用數(shù)據(jù)保護條例》明確,商家收集用戶數(shù)據(jù)時,用戶必須做出知情的同意,同時消費者享有編輯權,可以要求商家更新自己的個人數(shù)據(jù)。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有被遺忘權,或者說后悔權,可以要求商家在服務終端、存儲服務器里全面刪除消費者的個人數(shù)據(jù),不能悄悄保留。 從互聯(lián)網(wǎng)行業(yè)看,對用戶隱私不加節(jié)制地收集、濫用已經(jīng)成為通病。哪怕是一些大平臺,在用戶隱私方面,也沒有遵守合法、正當、必要且明示的紅線。 劉俊海建議,監(jiān)管部門應加強對運營者的行政指導,加大輿論監(jiān)督力度,如果經(jīng)營者頂風作案,就應停業(yè)整頓乃至下線處理。對于遭受損害的消費者,中國消費者協(xié)會或者省一級消協(xié)組織可以考慮提起公益訴訟,尤其是懲罰性賠償?shù)墓嬖V訟,讓企業(yè)在侵權中掙的錢不足以抵消巨額賠償,罰到不敢再犯。 大眾點評:功能設計考慮不周,新增一鍵取關功能 7月9日下午,大眾點評通過官方微博發(fā)布問題說明 ▌本文來源:經(jīng)濟日報 【鄭重聲明】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(zhuǎn)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,請第一時間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謝謝! |